一、全市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基本情況及主要做法
目前,我市共有農村中小學校459所,其中農村小學360所,農村初中99所。另有農村教學點個118個(青龍62個;撫寧17個;盧龍13個;昌黎30個;海港10個)。 1、不斷加大投入,努力改善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。 我市始終堅持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思路,在優化學校布局基礎上,不斷加大對農村中小學投入力度,努力改善中小學辦學條件,全市共投入近11億元,新改擴建農村中小學240所,總建筑面積近45萬平方米。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,在市縣兩級財政狀況不佳的情況下實現了“三個增長”(即義務教育經費占全市財政經常性收入的比例保持逐年增長;生均公共財政預算教育事業費支出逐年增長;生均公共財政預算公用經費支出逐年增長)。 全面實施了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工程、愛心用水工程和農村山區中小學熱餐工程,加強了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。為414所學校購置生活設施、圖書、計算機、教學儀器設備和課桌椅等。使我市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,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,進一步推動了全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。 2、多措并舉,不斷提高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整體素質。 確立了以教師隊伍配置和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建設為重點,著力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學科結構不合理、年齡斷層、優秀人才短缺等嚴重影響教育均衡化、影響農村教育質量提高的突出問題,著力實現了教師隊伍梯隊化、校際師資均衡化,并在建立校長和農村教師培訓機制,解決鄉村教師待遇問題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,為全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 |
二、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
1、改薄工程資金少、困難多、進度慢。究其原因,一是近幾年,受經濟形勢影響,市、縣兩級財政收入減少,一些上級專項資金項目已經到位了,但配套資金落實困難。二是土地使用證和村莊規劃辦理難度大。農村中小學校大多都是使用村集體土地,沒有土地使用證,所在村也沒有村莊規劃。而國土規劃等部門要求必須有土地使用證和村莊規劃方可施工,加大了辦理前期手續的難度。三是工程前期準備工作進度緩慢。工程項目選址、規劃設計、概算編制、招標采購等前期準備工作復雜,耗時較長,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工程實施進度。 2、農村教師生活條件比較艱苦,困難較多。僅以住房為例,有的年久失修,有的甚至不通水、不集中供暖,無法滿足教師的基本生活需求。新招錄的教師均為剛剛走出校門的大中專畢業生,正是談婚論嫁的年齡,許多婚后居無定所,無法安心教學,影響教師的事業心和積極性,甚至造成流失。已經啟動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房推進速度慢。 3、部分學校存在無田徑場地或場地不達標、籃排球及乒乓球場地不足和足球場地缺失等問題。 4、城鄉教師資源不平衡,總體超編、結構性缺員和產假式缺員矛盾突出。一是存在教師資源向城鎮集中的趨勢,農村特別是偏遠地區教師緊缺,造成了教師在區域分布上失衡,存在突出的供需矛盾。二是全市中小學教師整體超編,主要原因是幼兒園教師擠占了小學教師編制,而幼兒園沒有專門的教師編制,目前這種現象城鄉比較普遍。三是音體美、英語和信息技術學科專任教師缺口較大,影響了學校教學工作和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,農村中小學尤為突出。四是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后,女性從業者占比較高的幼兒園、中小學,均面臨著女性扎堆生育高峰問題。而為保障女性生育權,地方法規又延長了產假時間,使“產假式缺員”問題愈加突出。 5、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。一是貧困偏遠地區學校師資力量薄弱,結構不合理,教學質量難以保障。貧困農村中小學無法吸引優秀教師,而現有的教師隊伍中,最高學歷往往是通過函授、自考、“三溝通”等形式在職取得的,年齡老化,教學觀念和知識陳舊,水平和能力有限,教師隊伍綜合能力與新課改要求有較大差距。二是貧困農村教師工作任務繁雜,工作量過大,不能專心于教學。貧困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大多分布在自然條件艱苦的窮鄉僻壤、交通不便的地方,一個老師負責一個班甚至是全校幾個年級所有課程的情況并不鮮見。加上貧困地區也是留守兒童集中的地區,學生對于住宿、生活照顧和關愛、心理健康輔導等需求比其他地區學生更大,但目前,貧困地區中小學普遍缺乏后勤人員和心理教師。三是農村教師隊伍中中青年學科帶頭人緊缺,真正有影響的特級教師、優秀教師匱乏。 |
三、幾點建議
1.提高認識。義務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具有基礎性、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,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,是國家必須保障的公益性事業。國務院《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》提出,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、教師編制統一、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統一、基本裝備配置標準統一和“兩免一補”政策城鄉全覆蓋,到2020年基本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。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認真學習落實中央文件精神,不斷提高認識,在大力促進教育公平毫不動搖的前提下,把好事辦好,并持之以恒,久久為功。 2.加大投入。基礎教育是中國未來回報率最高的長期投資。今天的教育,決定我們的未來。教育扶貧被賦予“阻斷貧困代際傳遞”的重要使命,也是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。我們要始終本著再窮不能窮教育,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,把改善貧困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納入議事議程。一是要及時、完整的落實相關配套資金,協調相關部門認真梳理相關法律法規,做好改薄學校土地使用證和村莊規劃的辦理工作,盡快掃清改薄工程在審批、施工等階段的障礙,把改薄工程做成放心工程、民心工程。二是要按照《河北省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》,切實加大投入,著力解決學校無田徑場地或場地不達標、籃排球及乒乓球場地不足和足球場地缺失等問題。對貧困農村中小學和教學點,建設體育場地既要遵循相關法規要求,又要實事求是,因地制宜。 3、多措并舉,促進城鄉尤其是貧困農村中小學教育資源均衡發展。一是統籌城鄉師資配置,合理核定義務教育學段教職工編制,實行教職工編制城鄉、區域統籌和動態管理,完善教師招聘機制,著力破解“鄉村弱”“城鎮擠”教育難題。二是堅持改革方向,通過政策引導、鼓勵、擴大民辦幼兒園的規模,讓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辦園,既可以緩解入園難的問題,又能擴大就業,減輕公辦幼兒園的壓力。三是要想方設法解決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,讓被擠占的教師編制回歸中小學。四是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,可以適當增加優秀退休教師的返聘數量,以緩解結構性缺員和產假式缺員的矛盾。五是建議以政府出資購買服務的方式,聘請音、體、美專業的教師到學校任教。在這方面,有的學校已經做出了有益的嘗試。如為緩解足球教師短缺的狀況,海港區青云里小學與足球學校開展合作,足校派教練到學校上課,學校付給相應的報酬。該小學還遴選了部分愛足球、懂足球、足球踢得好的家長積極參與學校的足球教學活動。海港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實驗學校與鄰校互通有無,足球教師可以走校上課,解決了其他學校足球教學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,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。 4、采取有效措施,全面提升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綜合素質。百年大計,教育為本。教育大計,教師為先。認真落實《秦皇島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(2015-2020年)實施辦法》,結合我市實際,進一步完善措施保障體系,克服短板,破解難點。一是要在試點基礎上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管理體制改革,為組織城市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。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。縣域內重點推動縣城學校教師到鄉村學校交流輪崗,鄉鎮范圍內重點推動中心學校教師到村小學、教學點交流輪崗,破解教育質量從城鎮向鄉村遞減的問題。二是給鄉村教師尤其是貧困農村中小學教師“吃偏飯”。在思想政治素質、師德水平、培訓交流、待遇保障、編制標準、職稱傾斜、專業發展、榮譽表彰等方面,增強鄉村教師的職業吸引力,使貧困農村中小學教師下的去,留得住,教得好。 5、建立大數據平臺,實施精準教育扶貧。教育扶貧需要改變以往“大水漫灌”的做法,實施“精確滴灌”。建議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,市、縣(區)建立準確的大數據平臺,準確跟蹤、精確到位,是教育扶貧的重要方向。 視察調研課題:改善貧困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和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