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明出行禮讓斑馬線,交通志愿服務有聲有色;路口車輛待轉待行,非機動車、行人“二次過街”;加快發展城市公交,新能源公交車成為流動風景;打通“斷頭路”,重點擁堵地段改造……過去一年來,港城交通環境在一點一滴變化著,交通擁堵狀況得到極大改善。
去年年初召開的市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上,市政協委員高度關注改善城市交通環境,有45件提案涉及城市交通問題,占全部提案的10.8%,這也引起了市委、市政府以及市政協的高度重視。
會后,市政協對提案進行綜合分析,共梳理出道路規劃、立體公交、智能交通、公共交通、停車場建設、規范停車、基礎設施建設、路口改造、違章管理、文明出行等13類問題、81條建議。市政協主席郝占敏主持召開主席會議進行研究,將其中4件提案打包成“解決交通擁堵,促進文明創城”系列提案,并列為2017年1號提案進行重點跟蹤督辦。
“解決交通擁堵問題,既是重大的民生問題,也是建設沿海強市、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的內在要求,更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需要。”市政協主席郝占敏一語中的。他還明確指出,各相關部門要把辦理1號提案同建設沿海強市、美麗港城和國際化城市相結合,同決勝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相結合,同提升群眾幸福指數相結合,同接受監督改進工作相結合,切實做好1號提案的辦理落實工作。
2017年是我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決戰之年,也是承辦河北省第二屆旅游發展大會之年。為落實好1號提案,市政協制定了督辦方案,就如何辦好提案進行專門動員,并進行全程跟蹤督辦。副市長楊鐵林要求各單位嚴格按照政協委員提出的建議逐條落實,向政協委員和人民群眾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
“我建議制定以軌道交通為骨干、公共汽車為基礎、出租車等為補充的公共交通出行方案。”“承辦單位各司其職,多措并舉,作為普通市民確實能感受到交通環境的不斷改善。”“我希望在鞏固現有成果的同時,加大對公交車道的監管力度,并繼續加大文明出行的宣傳。”1號提案專題協商座談會上,討論氣氛異常熱烈,市政協副主席趙景陽要求各部門齊抓共管,努力形成解決交通擁堵工作合力;提案者、有關委員積極與承辦單位交流互動,對承辦單位提案辦理落實情況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。
為確保1號提案辦理質量,市政協不斷強化辦理服務,為高效辦理提供有效保證。邀請交通專家和新聞媒體參與督辦活動,征求意見40條;建立了承辦單位聯絡員制度,定期溝通,及時掌握辦理進展情況;組織開展視察督導活動,現場查看在建項目、關鍵路口、主要街道通行情況,讓委員親身感受到提出的意見建議在逐條變成現實;組織召開1號提案專題協商座談會,通報辦理和落實情況。
全程跟蹤督辦1號提案,對承辦單位來講,是壓力更是動力。
市公安局、市交通局、市規劃局、市財政局等承辦單位均制定了周密方案,統籌協調、密切配合、共同努力,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提案的辦理落實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作為主辦單位,市公安局將提案辦理與打造“全省城市交通管理創新試點城市”相結合,全省交通管理工作現場觀摩會在我市召開,我市相關工作被譽為“城市交通管理精品工程”。市公安局還邀請交通專家把脈會診,科學規劃城市交通,優化改造路口69個,施劃停車泊位3.3萬個,施劃交通標線35萬平方米、2000多處,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100.46萬起,采取刑事行政強制措施553人,保持嚴管重罰高壓態勢。
市規劃局開展新版《秦皇島市城市總體規劃》修訂和《停車設施專項規劃》編制;市建設局強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,火車站站前廣場后續工程、翠島大街、寧海大道先鋒路湯河橋、山東堡路東延伸、西港路雨水系統改造等6項續建工程,3項新開工項目基本完成;市交通局新增新能源公交車120臺,增加調整公交線路21條,開啟“互聯網+公交”模式,在全省率先實現手機支付寶乘車,“秦皇島掌上公交”手機APP狀態良好;市城管局整治店外經營20200處,清理流動商販2.4萬多人次,清理占道經營5500余起;市文明辦組織開展全市文明交通志愿者活動,發放文明出行資料100萬冊。
通過各部門的共同努力,我市交通基礎設施更加完善,交通秩序明顯改善,管理水平顯著提高,市區通行能力提升30.43%,參與者的交法意識顯著增強,文明出行蔚然成風,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贊譽,“解決交通擁堵,促進文明創城”作為市政協2017年1號提案,辦理成效有目共睹。
2017年1號提案答復辦理暫告一段落,但落實永遠在路上。市政協將把群眾高度關注的民生問題作為履行職責的神圣使命,傾心盡力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上。